7月國內經濟分析
發稿時間:2017-08-21一、需求較弱致價格傳導受阻
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(CPI)為1.4%,較上月縮小0.1個百分點,主 要原因在于水果大量上市致使鮮果價格下降以及豬肉價格疲軟。生產價格指數(PPI)為5.5%,連續三個月持平。剪刀差較上月擴大0.1個百分點至-4.1%。
分析認為:8月份鮮蔬、肉類季節性回升將對CPI形成支撐作用。短期內受 黑色系商品上漲支撐PPI可維持較高水平,但弱需求阻礙上游價格向下游傳導,制造業企業利潤空間被壓縮。預計8月份剪刀差有望小幅收窄。
二、PMI微降 大宗商品市場承壓
7月官方制造業PMI為51.4%,略低于預期,較上月回落0.3個百分點,依然 位于景氣區間。生產指數與新訂單指數差值大幅縮小至0.7個百分點,反映制造 業供求關系有所改善,對商品價格形成支撐。
分析認為:企業生產與下游需求均有小幅下滑,經濟回暖腳步有所放緩。8月份仍為傳統生產淡季,同時房地產與汽車兩大終端消費增速下降,預計8月份PMI有小幅回落,大宗商品市場或承壓下行。
三、人民幣匯率維持震蕩
截至8月11日,人民幣匯率中間價666.42,環比升值1.96%。CFETS匯率、 BIS貨幣籃子指數以及SDR貨幣籃子指數分別為94.03、94.45和94.66,環比上 升0.55%、0.34%與0.57%。另外,美元指數為93.07,環比下跌3.07%。
分析認為:特朗普的財政政策推進受阻、歐元區經濟復蘇及美朝地緣政治問題等因素影響美元走弱。 預計8月份美元弱勢震蕩為主,人民幣兌美元 面臨升值壓力。
四、貨幣供應量增速再創新低
7月份M2增速為9.2%,較上月下滑0.2個百分點,再創歷史新低。M1與M2 差額為6.1%,較上月擴大0.5個百分點。社會融資規模累計168.01萬億元,其中 實體經濟融資規模114.31萬億元,同比增長13.5%,較上月擴大0.4個百分點。
分析認為:貨幣供應量延續下滑趨勢,而實體經濟融資規模增速擴大,反 映了金融“脫虛向實”工作效果良好。在央行加強金融監管、縮短資金鏈條、減少多層嵌套的背景下,預計M2保持較低速度增長會成為新常態。
五、進出口增速有所回落
據海關總署數據,7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405.55億美元,同比增長8.8%。 其中出口1936.46億美元,同比增長7.2%;進口1469.09億美元,同比增長11.0%; 貿易順差為467.36億美元,環比上漲9.3%。
分析認為:總體來看外需保持擴張態勢但速度放緩,政府限制劣質煤炭進口以及鋼鐵供給側改革分別是造成本次進口、出口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。但外 貿出口先導指數連續8個月上升,預示出口前景較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