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10月制造業活力欠缺
發稿時間:2014-11-0710月的全球制造業活動以和9月一樣平緩的步伐增長,凸顯出持續經濟刺激政策的必要性,尤其是在歐洲。
盡管摩根大通和市場調查公司Markit聯合制作的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(PMI)10月企穩在52.2,同9月持平,但這也是今年以來的最低位,顯示出制造業活動擴張緩慢。
亞洲減速
摩根大通相關負責人亨斯利說:“從現在到年末,全球制造業PMI繼續預示著制造業產出將有3~4個百分點的年收益。”
亞洲地區制造業表現疲軟,中國10月官方制造業PMI創5個月新低,韓國位于4個月低點,印度尼西亞則跌至14個月來的最低點。
根據中國統計局官方網站數據,10月中國制造業PMI降至50.8,盡管仍高于臨界點,但比上月回落0.3個百分點,創下5個月新低。其中大型企業PMI為51.9,比上個月微落0.1個百分點,中小企業PMI分別為49.1和48.5,處于收縮區間。
此外,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10月中國官方非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為53.8.
有經濟學家分析稱,中國經濟仍存在下行壓力,央行的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寬松。這是中國經濟艱難的一年,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,中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(GDP)增長7.3%,為五年半的最慢增速,但仍稍好于預期。
盡管日本的數據因為假期而延后發布,但多數分析認為,日本央行上周作出的擴大寬松貨幣政策,將年度資產購買規模從目前的60萬億~70萬億日元增至80萬億日元的決定將為之蒙上陰影。
亞洲少有的亮點在印度。匯豐10月印度制造業PMI從上個月的51.0增長至51.6,維持連續12個月擴張。
歐洲低迷
相比較而言,歐元區10月制造業PMI擴張速度略有起色,但各國制造業發展不均衡現象加劇,制造業短期內難以對該地區經濟增速帶來提振。
10月歐元區內,德國制造業不溫不火的擴張,伴隨著法國和意大利等國的收縮,令力阻通縮的歐洲央行感到不安。某種形式的量化寬松,或者購買政府或企業債券,是歐洲央行對抗歐元區通縮風險、重燃經濟增長引擎的最后的政策選擇之一。
10月歐元區制造業PMI為50.6,比9月的50.3高出0.3個百分點,低于此前預期的50.7。
“在今年最后一個季度的開端,歐元區制造業表現仍然呈現廣泛的平淡。”Markit資深經濟學家道布森(RobDobson)說,“因此制造業不可能為歐元區疲軟的GDP提供任何有意義的推動力。”
上個月,德國制造業恢復了溫和增長的步伐,但由于俄羅斯遭受制裁和總體經濟增速的放緩,制造業新訂單連續第二個月小幅下滑。德國10月制造業PMI為51.4,低于預期的51.8,初值為51.8。
同時,調查顯示,法國10月制造業活動以比9月更快的速度收縮,PMI為48.5,意大利則為49.0,低于預期50.6,放緩至17個月來的最低。
在歐元區以外,英國10月制造業活動以3個月來最快的速度擴張,但仍受到了歐元區需求疲軟、出口增速放緩的影響。
北美相對樂觀
在大西洋彼岸,則呈混亂之勢。盡管根據Markit的PMI調查,美國10月制造業活動放緩,但根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(ISM),當月美國制造業以3年半以來最快的速度擴張。
Markit稱,10月美國制造業PMI終值從上月的57.5跌至55.9.Markit資深經濟學家穆爾(TimMoore)表示:“最新的數據顯示,在第四季度開始,美國喪失了一些復蘇強度,反映了歐元區和重要新興市場出口需求的減弱。”
不過,ISM數據顯示,美國10月制造業PMI從9月的56.6增長到了59,和8月創下的紀錄水平持平,也是自2011年3月以來的最高點。
對此,聯合信貸研究首席美國經濟學家班德霍爾茨認為:“總體增長前景仍然有彈性,內需的潛力明顯大于外部的不利因素。”